1.上者謀勢,下者謀事;善謀者謀勢,不善者謀子。
2.謀治之道,百姓之學、百學之尊、國之大學。
3.員工的積極性源于對機會的期盼和對危機的畏懼。
4.管理工作雙原則:視下如死物,以法活之;視上如無物,以法顯之。
5.員工積極性是企業生命之源。
6.管理的本質是解放人性。
7.解放和發展生產力:解放人性,發展技術。
8.管理的目的是激活人員積極性。
9.管理的基本工具是法制,輔助工具是人情。
10.管理的根本方法是法治,輔助方法是人治。
11.法治和人治原不矛盾,矛盾的是人。
12.從人治角度講,人人都是管理者;從法治角度講,有權廢除法制的人才是唯一的管理者。
13.實現法治的核心是法制生命化。
14.法制生命化的關鍵是權力法制化。
15.所謂機制,就是有機法制,就是有生命力的法制。
16.管理,簡單理解就是管好自己、理順關系。
17.文化有兩類:物質文化、意識文化。意識文化的表現是:行為自覺。
18.文化是法治的產物,是法制深入人心的結果。
19.理論不能成功實踐只有兩原因:理論本身有問題或運用理論的人有問題。
20.當下屬覺得管理者很行的時候,這個單位往往很容易就不行。
21.真正的法治,不是用法制來治理,而是法制自動進行治理。
22.知法是人的第一才能,謀事是人的第二才能。
23.人是管理工作中最可靠的因素,也是最不穩定的因素。
24.明君都是明在“疑人不用”上,昏君卻無一例外都是昏在“用人不疑”上。
25.失敗始于失察,失察始于信任。
26.上級信任下級是禍,下級信任上級是福。
27.博取下級信任只有一種方法:不折不扣地推行法制,哪怕這項法制不合理。
28.能把下屬凝聚起來的不是人,而是法制。
29.一個不能推行法制的管理者,永遠沒有什么威信和魅力可言。
30.精神很重要,但永遠別忘了:物質決定意識。
31.勸教是最蒼白無力卻又是管理者最自以為是的管理方法。
32.企圖通過勸教來啟發下屬工作自覺性的人始終不明白:物質決定意識。
33.若把管理問題的原因歸結到人身上,就永遠解決不了問題。
34.高薪高福利可以解決招工問題,但解決不了人才和人員積極性問題。
35.贏利的企業不一定有生命,但有生命的企業一定贏利。
36.管理者的仁義和大愛不是包容,而是公平。
37.把陽光給有理想的人,他會燦爛;把陽光給沒有理想的人,他會腐爛。
38.沒有利益作鋪墊,任何管理方法終將蒼白。
39.再繁瑣的法制,只要能與人的利益直接掛鉤,人們就會牢牢記住并執行。
40.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“人才偏心秤”。
41.從下往上看,人適應環境;從上往下看,環境改變人。
42.人性是管理工作的支點。
43.從長遠看,為客戶考慮就是為自己考慮。
44.法治誅行,人治誅心。
45.公平是法治的外衣。
46.天下根本,人心而已;人心根本,公平而已;公平根本,法制而已。
47.人治環境是溫暖的冷酷環境,法治環境是冷酷的溫暖環境。
48.對眾人而言,法治是無情的大愛。
49.高薪可以使人安心,但無法使人盡心。
50.創業者的最大困惑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么。
51.無論管理理論怎么演進,無論管理方法怎么創新,有一個東西是亙古不變的:獎懲。
52.西方的管理學屬于戰術經驗層次,而中國的管理學卻屬于戰略規律層次。
53.一個國家的發展歷史,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這個國家管理學的發展史。
54.企業轉型,最根本的是要完成“個體戶骨子”的轉型。
55.現在許多中國企業做得很大,但卻大而不強、胖而不壯,原因就是骨子里依舊還是個體戶。
56.企業轉型,根本目的就是要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,這也管理的根本目的,如果做不到這一點,無論怎么轉,結果不是作秀就是作死。
57.對老員工的人性關愛是對新員工的隱形傷害。
58.把你與別人的差距拉得足夠大,別人就會失去嫉妒你的資格而只能仰望你。
59.人生路上沒有捷徑可走,只有在別人休息時繼續一路狂奔,才可能拉大你與別人的差距。
60.沒有理論基礎的工作方法是危險的。
61.幸福只是一種虛無的角度對比,人總是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的幸福。
62.人們總是喜歡用別人的得失來衡量自己的幸福。
63.只有朝著你的內心深處走去,朝著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去努力,你的內心才會安寧,你的人生才會有幸福感。
64.人在物質上雖有所區別,但每個人的心境都一樣,都有同樣程度的喜怒哀樂。
65.學問者,見仁見智;英雄者,惺惺相惜。
66.一個人有沒有工匠精神,關鍵看這個人是把工作當作事情做還是當成事業做。
67.做學問一定要抱持嚴謹的科學態度,這種態度就是“打破砂鍋問到底”,要一直問到再也找不出問題來問才行。
68.做學問者,如果經不住別人刨根問底那就是在賣弄。
69.成功沒有偶然,失敗亦無偶然。
70.這個世界,沒有誰是誰的中心,也沒有誰是誰的陪襯。
71.一個人能不能成功,除了能不能承擔,愿不愿付出,關鍵得看路走得對不對。
72.罪犯說自己法律知識淡薄,只是想掩飾自己對法律的無視。法律知識淡薄并不影響人們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。
73.信心雖為謀事之基,卻非成事之要。
74.一個被人欺負導致性情懦弱的人,他要改變懦弱性情,唯一辦法就是把欺負他的人打趴下。
75.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;他山之玉,未必攻石。
76.科學,只是一種邏輯推理不斷接近事物本質或真相的理論假想,其結論不代表事物本質或真相,亦不代表真理,故科學發展永無止境。
77.當你把“想法”告訴上級時,它就是思想;當你把“想法”告訴同事的時,它就是牢騷。
78.海納百川的要義在于“納”而不在于“忍”。
79.創新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發現問題、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。
80.如果丟開現有問題不解決,而去突發奇想搞創新,那就叫折騰。
81.放棄現有物是創新的鑰匙,放棄現有問題則是創新的枷鎖。
82.每個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女人,每個悲劇男人背后很可能也都杵著一個女人。
83.對案例教學的寄語:別用他人的血淚來顯現自己的睿智,別用他人的成績來給自己添加智慧的光環,一切都只是事后諸葛。
84.對案例教學的寄語:別以為缺乏案例就沒有說服力,沒有說服力的是人,缺乏說服力的是水平。
85.對一個人最大的關愛,不是施之以物,也不是助之以力,更不是授之以術,而是傳之以道;得道則萬衍其術,術成則萬發其力,力至則萬物必取。
86.許多道理大家都知曉,但未必都明白。
87.知道一個道理叫智商,明白一個道理叫智慧。
88.知識是什么?“知”是智商,“識”是智慧?!爸笔菍κ挛锇l展現象而言,“識”則直指事物發展規律。
89.知道一個道理與明白一個道理有很大差距,這也是有些人難以做到理論結合實際的根本原因。
90.傳道予人,方為大愛。
91.社會常識是我們生活的基礎內容。
92.人的憂郁、憤恨大多源于心中對別人的羨慕
93.悲起僥幸,禍緣貪小。
94.一個人的行為只要不損人、不違法,即使其從來不為他人考慮,我們也沒有任何權力去指責其自私,否則,真正自私的人恰恰是我們自己。
95.我們不反對學習西方,但我們絕不能崇尚西方。
96.有的人喜歡把“自己不行”說成“中國不行”。
97.在辯證法的世界里,既要心懷“三人行必有我師”的謙卑,亦要懂得“圣人無常師”的道理,更要領悟“按人口做飯,量身體裁衣”的邏輯。
98.優秀的管理者,其成功之處在于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,而非“山雨欲來風滿樓”。
99.在人治管理狀態下,管理者“很行”則已,稍有“不行”就會成為所有矛盾的焦點。
100.若把“生命”理解為“生下來的使命”,人生風景定有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的別樣精彩。
101.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質,人作為世界的組成部分,第一性同樣是物質。
102.人作為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和大自然的產物,對立統一規律也是其根本規律。
103.一個人如果是非不分、愛憎不明就不能稱之為好人。
104.趨利避害是人的自然天性,簡稱人性,這是管理學所尋求的人的對立統一規律,其也是管理學的理論原點。
105.趨利避害是人腦趨利邏輯和避害邏輯的反映,是人的自然天性,是人“物質第一性”的具體表現。
106.人類之所以比其他動物聰明,就是因為人腦的等同邏輯計算不如其他動物的靠譜,這就是唯物辯證法。
107.缺陷造就完美。
108.正確處理法治和人治關系的原則是:能實行法治的領域嚴禁人治,法治觸及不到的領域力推人治。
109.用唯心的方法去謀劃唯物的事業只會造就悲劇。
110.當今世界,一年或可創造一千項科學新技術,但一千年卻未必能產生一種管理新思想。
111.探尋事物本質是解決問題的基礎。
112.一個人的習慣叫性格,十個人的習慣叫風氣,所有人的習慣就叫文化。
113.真正的人性化管理,其核心思想是對整個群體的大愛,而非對個別人或部分人的小愛。小愛講的是什么?小愛講的是感情;大愛講的是什么?大愛講的是公平。
114.機會均等是公平的基石,公平是一個國家、一個社會、一個單位、一個組織或是一個企業發展進步的基石。
115.公平是對群體所有成員的大仁、大義和大愛,公平是群體所有成員望眼欲穿的最大期盼,公平是下屬誓死追隨的要訣。
116.公平是管理者對下屬最大的仁義和無邊的大愛。
117.仁愛的管理者或可得到下屬的喜歡,但公平的管理者絕對會得到下屬的擁護、愛戴、追隨。
118.真正的公平不是結果的公平,而是過程的公平;沒有過程的公平,再公平的結果也將被定義為徇私。
119.以人為本就是以法為本。
120.欲求公平之理,必求法治之成。
121.法治雖無情,卻是無情的大愛。情是愛的邊緣,無情即無邊,無邊之愛即大愛無疆。
122.法制是社會存在的基礎,法制關系是人的主要社會關系,感情關系是人的次要社會關系。
123.一套理論若能找準其理論原點,便能在實踐上獲得成功,否則就是瞎忙活。
124.權力法制化是實現法治管理的核心。
125.人才只是一種積極工作的態度,而不是一種懷揣大器的狀態。
126.下屬自育成才是造就一個單位、一個組織、一個企業人才濟濟、人才輩出的秘訣。
127.世上何處無芳草,沒有芳草有雜草,雜草叢中還有花,花兒一旦盛開來,世間芳草皆雜草。
128.用人機會均等是管理的精髓,是化解一切管理難題的精要所在。
129.管理是為了提高生產力,任何不以提高生產力為目標的管理都是玩弄權術。
130.管理的過程就是調整生產關系的過程。
131.不以激發人員積極性為目的的管理毫無現實意義。
132.物質決定意識,利益決定行為。
133.人員積極性源于利益。
134.管理工作必須以利益為支點,任何不以利益為支點的管理效果只會曇花一現、譬如朝露。
135.激發人員積極性的過程就是解放人性的過程。
136.常言道“不怕沒機會,就怕沒準備”,但現實往往是“看不到機會,就不會準備”。
137.失去機會就是最大的危機。
138.一個民族,只有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,才是有魂魄的民族,才是能夠崛起的民族。
139.中華民族要徹底擺脫民族自卑感,就需要一場強勁的對外戰爭。
140.唯才是舉是用人的最大陷進,亦是最典型、最危險卻最不易察覺的人治方法。
141.破格用人是一種冠冕堂皇的人治,貌似擁有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氣量,結果卻是飲鴆止渴。
142.無論一個國家,或一個社會,或一個組織,或一個企業,人永遠都是其生存發展的根本,沒人就什么都沒有。
143.人類社會無法制勢必混亂,混亂勢必瘋狂,瘋狂勢必滅亡。
144.從群體角度講,以人為本就是以法為本,以法為本就須堅持法治。從個體角度講,以人為本就是以情為本,以情為本就須堅持人治。
145.道德是人的情感流露。
146.人治如同菜刀,用其切菜即為寶器,用其砍人即為兇器。
147.國家之間的較量,企業之間的競爭,本質上都是管理工作的較量和競爭。
148.法制是管理者的隱形翅膀,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工具,是管理工作“大音希聲”的具體表現,而基于法制基礎上的法治化管理就是“大道無形”的表現形式。
149.若是拋開法制而一味在管理方法上投機取巧,不僅無法實現管理效果的持續性,還極易陷入人治管理的漩渦中。
150.在成人的世界里,訓斥只會埋下怨恨的種子。
151.批評必須以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為基礎,否則,任何批評都會變成羞辱和取笑。
152.客戶是企業的上帝,員工是企業的天使。
153.在人類行為動機中,道理或可成為備選動機,但首選動機永遠都是利益。
154.管理者和下屬談感情,或許真的只為感情;但下屬和管理者談感情,只是在制造一種利益交換的籌碼。
155.管理者永遠別指望下屬會從感情上理解你的事業,在利益面前,得利就什么事都好理解,不得利就什么事都難以理解。
156.即使管理者拿下屬當朋友,但下屬永遠不可能把管理者當朋友。
157.如果管理者嘗試和下屬交朋友,往往只會交到厄運。
158.有下屬做朋友不一定是福氣,但沒有下屬做朋友絕對是福氣。
159.人們跪在佛前,不是佛有求不應,而是其從不應人。
160.承諾,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人品和道德的雙重綁架,只不過人質和綁匪都是自己。
161.一時的承諾表態或可換來下屬一時的信任和一時的熱情,但如果你習慣給下屬“打欠條”,下屬就會習慣你的承諾。下屬習慣你的承諾,本質上就是習慣了不信任你。
162.管理者贏得下屬的信任是一種福氣,但下屬贏得管理者的信任卻是一種悲劇。做出一個結果,遠比承諾一個結果更容易贏得下屬的信任,因為承諾一個結果可以換來“信你一次”,而做出一個結果則能換來“一直信你”。
163.承諾就是一種“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”幼稚舉動,折騰和被折騰的都是管理者自個,而且都會把自己折騰得里外不是人。
164.信任是公平的天敵。
165.當“團結”二字從管理者嘴里吐出來的時,本質就是“強迫一部分人吃虧受累,鼓勵一部分人坐享其成”。
166.真正的團結不是你幫我、我幫你,而是各司其職、各盡其責。
167.上帝被人崇拜,不是因為他會幫人,而是他從不幫人。
168.如果上帝幫人類,人類就要滅絕。
169.一個人只有自立、自強,才能如有神助。
170.天道酬勤是世人對活著的最大期盼。
171.沒有誰應該忠誠誰,忠誠只是一筆期貨交易。
172.人們只會追隨利益,不會追隨人
173.用人和用錢,是管理工作的杠桿,也是權力的核心內容。
174.法制不量化極易導致權力人物化或權力崗位化。
175.權力人物化或權力崗位化是法治化管理的根本障礙。
176.要實現法治化管理,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消除權力人物化或權力崗位化問題。
177.要實現法制化管理,最關鍵的就是要對法制進行科學的量化設計,切實消除法制中的人治空間,從而達到消除權力人物化或權力崗位化的目的。
178.人治合法化是管理工作的最大迷局。
179.法制的精要在于可操作的量化。
180.自知者明、自信者能、自勝者神。
181.民主的本質是基于利益平衡的權力分割。
182.民主決策無法規避風險。
183.正確的決策源于對真實情況的準確掌握,而不是源于民主的意見。
184.企業中的民主決策不僅不能規避風險,甚至會帶來風險。
185.只有當下屬在你身上看到他所期盼的東西后,他才會信任你并追隨你。
186.在下屬眼里,無論其對領導者有何種期盼,最終都是期盼領導者能給其打造一個天道酬勤的環境。
187.天道酬勤其實就兩字:公平。
188.公平是企業的命門。
189.公平靠法治維持。
190.對領導者的真正考驗,就是法制執行力。
191.下屬的拼搏激情來源于對領導者決策能力的信心。
192.領導力有兩個元素:一是法制執行力,二是形勢辨別力。
193.法制執行力是下屬信任領導者的核心,形勢辨別力是下屬對領導者有信心的關鍵。
194.對下屬犯錯,可以理解,但不可諒解。
195.對優秀人才,可以照顧,但不可遷就。
196.對企業功臣,可以重賞,但不可重用。
197.對企業老臣,可以敬重,但不可敬畏。
198.對上下之交,可以生情,但不可多情。
199.對選用之人,可以相信,但不可信任。
200.對工作創新,可以渴求,但不可強求。
201.諒解不是包容,而是姑息;姑息不是關懷,而是作繭自縛。
202.諒解一個人就必須諒解所有人,諒解所有人等于鼓勵所有人犯錯。
203.原諒,往往無法讓人杜絕犯錯,只有讓人知道疼才會避免犯錯。
204.犯錯就必須承擔責任,否則就是告知人們可以“免費犯錯”。
205.要駕馭好人才,關鍵在握緊“法制”韁繩,如果一味“縱馬馳騁”,結局必是人仰馬翻。
206.能干的老臣是企業生存的重要資本,無能的老臣則是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。
207.自作多情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自取其辱。
208.法制是一個社會、一個國家、一個組織、一個單位、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本。
209.放手讓下屬去干,實質是放手讓下屬去亂。
210.只要結果不要過程,最終都會結出惡果。
211.對選用之人,你可以在心里相信他,但別在行動上信任他。
212.創新如同莊稼一般,莊稼長得好不好,關鍵看土壤。
213.創新好比種莊稼,在荒涼的沙漠里,創新永遠是個“有心栽花花不開”的結局,而在肥沃的土地上,創新永遠是個“無心插柳柳成蔭”的善果。
214.企業要謀求創新,關鍵在于打造能激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的管理環境。
215.不能體現在員工行為上的企業文化,都是畫餅充饑的幻想。
216.沒有利害關系作鋪墊,任何教化都會顯得蒼白無力。
217.沒有法制作支撐,任何打造企業文化的舉動要么是畫餅充饑,要么是拔苗助長。
218.法制是企業文化的初原,也是打造企業文化最簡單、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法。
219.法制是管理者的承諾,是企業文化的根基,是管理的基本工具,是員工追求天道酬勤的基本保障,是員工靈魂的寄托。
220.管理上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源于法制上的缺陷。
221.別人的成功經驗,就是你的死亡陷阱。
222.你失去的任何東西,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返贈回來。
223.當我們說別人太現實時,其實是我們太幼稚。
224.形式主義都是被逼出來的。
225.方向決定方法。
226.方向找準之后,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227.管理者的唯一信仰,就是法制的信仰。
228.科學可行的法制是第一生產力。
229.做學問,就必須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。
230.對人,既不尊己卑人,亦不摧眉折腰;對己,既不妄自菲薄,亦不妄自尊大,是為風度也。
231.別人身上的天賦,是你看不到的付出。
232.沒有建立在生產資料絕對公有基礎上的民主,都是自私的民主。
233.公平環境需要科學可行的法制來保障。
234.書生是沒有發展思維的,在書生眼里,任何事物都能一蹴而就。
235.不懂歷史的管理學家絕對是反動的。
236.有思想是強人,會做事是能人,有思想會做事才是高人。
237.有思想,能分憂;會做事,能分擔。
238.會做事,思想才會被重視。
239.一個強調團結的團隊,就是一個分工不科學的團隊。
240.罰以做對,賞以做好。
241.成功和失敗的共同標準是:不再需要自信心。
242.自信,源自正確的信仰。
243.只有站在別人仰望的高度,才不會被嫉妒。
244.真正有用的關系,就是領導喜歡你。
245.改變不了自己,是因為沒有看清現實。
246.做事業就像寫文章,管理者負責寫提綱,下屬負責寫內容。
247.做生意是滿足需求,做事業是創造需求。
248.改變命運的方法:能力改變命相,思想改變運氣。
249.職場進步之路不僅在于有能力,更在于有思想。有能力沒思想,就和驢拉磨沒啥區別。
250.法制是凝聚人心的根本。
251.沿著自己的夢想前行是一種享受,照著別人的夢想前行是一種折磨。
252.能人扭轉乾坤,強人防微杜漸,高人未雨綢繆。